出版发行研究

期刊导读

青年学者吴伟军的语保行动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3

山里山外贵州人

两年多的田野调查,致力于语言保护的青年学者吴伟军从一个五谷不分的大学教师,历练成一个熟谙当地风土人情的“村妇”。不仅如此,从2015年到2018年,她还与团队多次到贵阳、金沙、平塘、瓮安、玉屏等地继续谱写语保诗篇。2019年,吴伟军历时4年完成的研究成果《贵州晴隆长流喇叭苗人话》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该成果是首批中国濒危语言志之一,也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洋洋洒洒35万字方言志,浸满了吴伟军的心血和智慧。

站在黔西南州晴隆县长流乡溪流村窄窄的街上,忽感一阵陌然袭来,仿佛走进了一个异域,街巷、房子、景物不曾见过,历程似乎翻到了另一页……2015年5月6日的这一幕,让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吴伟军永生难忘。

作为致力于语言保护的青年学者,长流乡的喇叭苗人话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她要展开的课题研究,对象就是深藏在长流大山深处的一个讲着汉语的苗族支系。

大山深处寻找发音人

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中心当时正在开展一个课题,名为濒危汉语方言调查,2015年度项目负责人是教育部长江学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邢向东。他对全国11个濒危汉语方言点进行指导和管理,吴伟军负责其中一个课题,这也是贵州省唯一一个濒危汉语方言课题——晴隆喇叭苗人话调查研究。

语保濒危方言课题的调查需要先完成音像摄录,在此基础上再完成35万字方言志的写作。音像摄录是摸底调查的第一步。先前,吴伟军与晴隆县文体广电局副局长张六瑜联系,详细了解喇叭苗人在县境内的分布,并在张六瑜的介绍下,选择喇叭苗最为集中的长流乡作为调查点。

首先要寻找的是喇叭苗人话发音人。所谓发音人,就是用纯正方言来说话的人。发音人的年龄,框定在55—65岁之间。

根据要求,每个调查点需3类发音人。一类是方言发音人,包括老年男性、青年男性、老年女性、青年女性各1人;另一类是口头文化发音人,最好是当地非遗传承者,人数不限;最后一类是地方普通话3人。找到发音人后,让他们用地方普通话说出由调查方提供的字、词、句子、文章等,然后摄录保存下来。前期,吴伟军两次来到长流乡,采用地毯式搜查,欲在全乡范围内逐村找到发音人。

2015年7月18日,邢向东教授赴长流乡全程指导摄录部分的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队伍颇为壮观,有邢向东教授,有项目组专家,有提供技术支撑的韩夏老师……调查进展也较为顺利。

按原定计划,试点结束就要开展正式摄录工作。但由于摄录点隔音效果较差,加之没有经验,音视频质量有诸多不如意。吴伟军只好另寻场地重新摄录,来自长流乡的发音人赶到贵阳,聚在贵州师范大学电视台摄录室,一遍一遍地录,直到当年12月,摄录工作画上句号,最终质量令人满意。

2015年11月,吴伟军按新归纳的音系再次整理《方言调查字表》,进一步熟悉苗人话语音特点。由于是非母语调查者,吴伟军担心调查不出地道的说法。为保险起见,一方面,她每次进行调查时都请上两位发音人,以便相互提醒;另一方面,她放慢调查速度,学会在生活中搜集词汇和语法现象。

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吴伟军不熟悉农村生活,对传统的婚俗丧俗更是知之甚少。而要走进喇叭苗人话的深处,最好的办法就是参与当地的婚礼和丧礼。只有寻找机会,多多走进老乡们的生活,才能做到深入、深厚。

调查初步完成后,吴伟军整理好同音字表、词表和语法例句,分3次请发音人逐一核对。此外,为了调查当地土客分布状况以及土话的濒危情况,吴伟军还设计了一些问卷,到长流乡、中营镇、花贡镇的村寨进行调查和访谈。

4年研究成果出版发行

为了支持吴伟军的调查工作,暑假,同为大学老师的丈夫带着孩子跟着她到长流乡开展工作。

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全年,吴伟军几乎每个月都要到长流乡一两次,每次一待就是10来天。交通长途、饮食将就、洗澡不便……这些都不是问题。她相信,坚持不懈的调查,能培养语感;反复核对语料,能最大限度减少错漏。每当完成一天的调查工作在田野中散步,吴伟军就觉得眼前的乡村风光无疑就是一副疲劳缓冲剂。尤其是随着调查的深入,苗人话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很多一开始使她感到困惑的语言现象逐渐露出真面目,这个时候,她觉得神清气爽,豪情满怀。

上一篇:年前与随想录有关的故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