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发行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面临着一项重大任务:如何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支撑起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2019年我国实施了以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为经济主体减轻税费负担来稳定经济增长,但也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财政可持续问题由此受到高度关注。在此现实背景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闫坤研究员组建研究团队及时推出了首部《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报告》,近日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直面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近忧”和“远虑”,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
该书结构紧凑,在搭建起理论框架“财政可持续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通过“税制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出让收入及其可持续性分析”“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债务视角的财政可持续发展”等章节,对当前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并从长效制度建设高度,提出了促进财政可持续的现代预算制度建设的重要建议。
这是国内研究财政可持续性的首部年度性报告,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从国家治理全局高度搭建理论分析框架。多年来,绝大部分国内外研究将财政的可持续等同于政府债务的可持续,该报告则创新性地跳出了这一几乎被固化的研究框架,基于国家治理的需要,将财政可持续概念完整化和全面化。报告构建了四个维度、五个支点、一个基础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突出对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总体评估,以更好为中央决策和地方实践提供参考借鉴。一是从财政运行、财政功能、财政政策和财税体制四个维度来界定财政可持续的完整体系;二是以税制改革、土地出让、基建投融资、社保体系、政府债务的可持续发展五个重要问题作为核心内容支撑;三是回顾并展望了现代预算制度建设在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报告客观评估了当前我国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状况,特别关注了大规模减税降费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求实现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地方实践提供政策依据的双重目标。
第二,突出问题导向研究重大现实挑战。报告既从国家治理全局的视角来理解财政可持续,也从财政可持续的角度来把握那些能够影响国家治理全局的重大问题。其中:税制改革的可持续为国家治理提供财力保障,土地出让的可持续决定着地方治理的可持续,基建投融资的可持续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所需的经济增长提供基本动力,保险体系的可持续为人口老龄化下的国家治理找到出路,政府债务的可持续为国家治理化解重大风险。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这些领域的可持续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必须未雨绸缪,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它们的可持续发展或者转型。因为它们中任何一项不可持续都将导致财政的不可持续,而财政的不可持续将导致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难以实现。
第三,展现了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巨大空间。国家治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领域,那么,以国家治理全局的视野进行财政可持续研究就不是一本报告所能容纳得下的。因此,未来的系列年度报告将引发社会各界对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持续关注。事实上,除了报告前言中拟定的计划外,还可以考虑将以下内容纳入报告:一是密切结合年度实际,例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收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研究财政如何提质增效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均趋紧的形势下,分别探索中央和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基于“以收定支”的原则对预算编制、税制改革、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等财政可持续的相关问题加以研究。
对我国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本“蓝皮书”有了一个好的开始,祝愿报告能够以自己的扎实品质,赢得尊重,打响品牌,不断提升其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