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发行研究

综合新闻

刘兴赛《平台银行》出版发行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2

2020 年,一个前所未有的年份,正如一段抖音小视频所阐释的——

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 “让全民变成了厨师,医生成了战士,老师成为主播, 家长成了班主任, 只有孩子们——依然是神兽”。

小视频用一种娱乐精神描述了疫情中的人间百态, 也在诙谐中揭示了其中不可抗拒的趋势——互联网平台在人们生活中日渐强大的力量。

刘兴赛博士的笔触从社会热点开始,先写在疫情中爆发的在线教育平台,再转至春晚广告对一线品牌的追逐与变化,通过春晚各大品牌的前后变迁,揭示了平台商业精英的崛起以及我们的社会不断演进的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化趋势,从而定义了未来社会的平台银行。

刘兴赛是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博士后,现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从事银行战略研究、产品创新、乡村振兴金融等工作。其新书《平台银行》由中信出版集团发行。

平台正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刘兴赛在《平台银行》一书中指出, 中国商业社会已经发生以及正在发生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是世界上已经发生以及正在发生的事情的缩影, 或者说, 中国商业发展趋势某种程度上也是世界商业趋势的投射, 正如中美平台主体的某种对应关系——易贝(eBay) 之于淘宝,,贝宝(PayPal) 之于支付宝,脸书(Facebook) 之于微博,优步(Uber)之于滴滴——平台化并非中国商业社会的专利品。

以上是过去20年中国商业社会波澜壮阔的平台发展画卷,然而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变化并不是来自始于2020年年末中国监管机构对平台企业和平台经济的严监管,也不是来自国际上涌动的对平台企业征收“数字服务税” 的浪潮,而是来自新一轮科技革命。刘兴赛认为,过去20多年是平台革命的上半场,实现了个别平台企业到平台经济的壮大和发展;那么未来的一段时间就是平台革命的下半场,平台将从当前的经济形态进一步进化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社会的基本形态。

凤凰网财经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刘杉表示, 当人们还在尽情享受移动支付和高铁的基础设施便利之时,刘兴赛博士定义了未来社会的另一种底层基础设施——平台银行。他在《平台银行》一书中,从商业和科技发展逻辑出发,给出了第三次银行革命的应用场景设定。他表示,可以想见,如果平台银行能够成为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的底层基础设施,银行必将取代传统互联网企业成为引领未来社会生活的重要商业力量,这势必改变银行监管逻辑和社会治理场景,这场基于科技革命引发的银行革命,或许带来一场新的社会革命。

招联消费金融公司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中国银行业拥有丰富的渠道——线下有22.7万个物理网点及超过100万台ATM,线上有功能大而全的各类App,注册用户数以亿计。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将渠道资源转换成平台优势,而不至于沦为“沉没成本”,刘兴赛博士这本新著带给我们新的启示——跨越低频陷阱,迈向平台银行。

平台社会将改变银行的存在

刘兴赛从三个方面指出了平台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改变,他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平台商业模式的结合,正将我们推向一个由场景驱动、生态节点链接、以数据运营为核心的网状的平台社会。平台社会的到来,将改变我们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组织方式。部分社会运行机制的企业化、建立在市场权力基础上的“类政府”的产生、平台生态的二元竞争将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将改变作为社会生产生活重要主体的银行的存在形态。

首先, 平台对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加速渗透。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加速应用,平台正加速向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渗透。在公共服务领域, 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成为平台化的新热点,而在本地生活领域,细分化的本地生活平台不断涌现。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政务则将社会治理与互联网相对接。相较于上述领域, 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慧农业平台则更具有革命意义。

其次, 平台对社会生产生活的主导。随着平台的渗透和发展,一些平台逐步发展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而随着平台向公共服务领域渗透,传统上由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开始以政府与商业化机构共建平台的方式来供给。与此同时,平台推动了互联网与现实的最终融合,并通过数据运营成为社会运行的中枢和大脑。

最后,平台对生产生活的变革产生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如果说过去20 多年商业模式变革在平台革命中扮演较重要角色的话,那么未来的平台发展,其主要推动力则是科技创新及其应用。相对于商业模式变革时期的平台发展,科技革命时代的平台模式将对人类社会的变革产生更为广泛、更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