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发行研究

综合新闻

《戏精》续篇《剧透》出版 李星文对话31位大咖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1-04

由电视剧研究者、剧评人李星文所著的新书《剧透:国剧片场秘事》已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两年前,《戏精:当代观剧指南》出版,介绍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30部经典作品。现在《戏精》的续篇《剧透》出版,介绍了中国电视剧史上成绩斐然的31位创作者。

这本书以时间为经线,以作品为纬线,绘就了艺术家们的戏剧人生。

作者李星文是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理事,有着丰富的影视评论经验。也是跟踪观察国剧行业20年的资深媒体人,对电视剧发展的宏观轮廓和毛细循环有着深入的体察。

见人见事见规律,有情有趣有八卦。这是作者在写书过程中的自我期许。以下为作者就本书内容答问的实录。

何为“剧透”?

问:为什么要从演戏、写戏、做戏、导戏这四个维度来揭秘?书中写到的31位电视剧创作者的名单是如何确定的?

答:影视作品所谓主创人员,主要是指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编导演制”四大行当对应的正是写戏、导戏、演戏和做戏的劳动。

我一直有为中国电视剧写史的夙愿。我不同于学院派的研究者,他们以理论工具来统摄研究工作。我也不同于深度发烧友,他们执着地把玩和解析文本。

我是媒体人,我和其他两类研究者不同的是,我可以无障碍地与电视剧从业者对话,可以经常直达创作现场和行业展会,掌握第一手信息,了解他们的过往、现状和真实心态。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超过了60年。中国电视剧在改革开放以来卯足劲发展也已超过40年。中国电视剧有过一个通常所谓“黄金20年(1990--2010)”。这个过程当中发生的事恒河沙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审美的变迁,有些作品依然熠熠生辉,而更多的作品沉潜水中,慢慢湮没不闻。

我觉得既然我接触到了这些生动的往事和有效的经验,我有义务把它留存下来。2018年,我开始做视频节目《国剧60讲》,后来把前两季节目的文稿汇集成书。

这本书中的31位创作者,是《国剧60讲》第二季的前采对象。我们这个节目不是演播室访谈,而是由我来以说书人的身份讲述一切。但面对面采访是不可忽略的环节。

做节目,并转化成系列图书,是个绵延不断的工作。我的行军路线图是:从老作品开始,逐渐抵达新作品。从电视剧开始,逐渐把网剧囊括进来。

第一季介绍的剧目,至少跟现在有10年以上的时间差。第二季介绍的创作者,扬名立万的时间也普遍超过了10年。第三季节目,我开始梳理过去10年的作品和故事。

它不是严格的断代史,也不是全伙的英雄榜。书中写到的创作者,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但并不是每一位卓有成就的创作者,都进入了我的书写。

问:为什么要写“做戏的人”,他们对国剧有何隐秘贡献?

答:书名中所谓“国剧”,指的是由电视剧和网络剧共同组成的中国剧集。剧集也是长视频旗下的主力,目前仍然是所有文艺形式中辐射力最广的品类。

编导演制四个行当成名成腕的几率,演员大于导演大于编剧大于制片人。明星演员,都有颠倒众生的魔力。电视剧导演不如电影导演更容易成为公众人物,但也有不少人拥有大众知名度。编剧们过去默默无闻,但进入社交媒体时代以来,也有很多人突破圈层。

相对来说,制片人一直低调。普通观众可能连一个制片人的名字都说不上来,剧迷们知道的恐怕也就限于侯鸿亮的名字。其实制片人是唯一与项目相始终的人,从创意胎动的阶段就在,经策划、创作、拍摄、后制、发行、播出、回款各个环节,须臾不能离去。

按行当分工来说,编剧、导演、演员的工作都是阶段性的,无需对项目的商业回收负总责。制片人就是这个负总责的人,也是最怕项目“黄”了的人。

制片人理论上掌管着人、财、物的大权,但实际运作中经常沦为忍辱负重的人。那些能力不强的从业者,可能要求着制片人。但面对各个环节上的关键人物,制片人处于“全求人”的状态。

制片人需要有艺术眼光,甚至直接的创作能力,也要有足够的领导力、执行力和粘合力。制片人是一个项目的常备发动机,是一个剧组的万向联轴节。制片人水平高,项目不一定成功,制片人水平低,项目一定失败。

制片人有挂名的,也有实操的。实操的往往被称为制作人,也就是做戏的人。编导演是他们请的,能不能把活儿干好,取决于他们的眼光和协调能力。剧组是最容易出事的临时机构,能不能安全生产、顺利完工,也取决于他们预判危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